不存在无监管的市场经济—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访谈录
2009-01-09
【日本《读卖新闻》1月3日文章】题:从危机得来的教训:不存在无监管的市场经济—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访谈录
影子银行系统是金融危机元凶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信仰。
现在是时候重拾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结束后出台的适度监管措施了。
市场经济本身没有什么不好。
虽然它是迄今为止最高效的一套系统,但在金融领域还是存在问题的。
危机的导火索就是美国楼市泡沫的破灭。而元凶则是那些因缺乏监管而放任自流的美国证券公司和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系统”。
在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后,对银行的监管和金融安全网络逐步完善。但是控制了现代金融业半壁江山的“影子银行系统”虽然本质上就是银行,却并不像普通银行那样接受监管。通过由住房贷款证券化而来的种种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大肆进行杠杆交易,泡沫随之产生。
而一旦泡沫破灭,杠杆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反作用,影响随之向全球扩散。即便是在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没有关系的国家,危机也正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传染性。
我们曾经确信金融机构能够管理风险。对于市场的自洁作用我们也深信不疑。结果我们都错了。
未来世界经济由美欧中印主导
目前最需要的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出台救援措施。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财政支持和打破常规的金融对策出台,经济低迷可能会持续数年。新兴市场也受到了桕当程度的波及,其金融系统遭受重创。
但不应该因为暂时的巨额赤字而踟蹰不前。
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提出了“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才是问题”的口号,但现在“只有政府才能解决问题”。
世界经济中已经不存在霸权国家了。虽然以美国为主导的时代并未彻底终结,但美国的信誉和权威已经大不如前。一直以来美国总是对别国的经济政策指手画脚,但现在再想这么干怕是不行了。
未来“不再需要美国像个父亲一样告诫孩子应当怎么做”,美国、欧盟、中国和印度四大势力将围绕世界经济展开博弈。而日本只能是第二集团中的排头兵。
摆脱危机需要迅速非常规行动
要想重振美国经济,重要的是迅速实施大规模且打破常规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如果还不出手,那现在美国6%的失业率至少会上升到9%一10%的水平。有研究显示,失业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20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
尽管我们不时听到对于财政赤字的担忧,但财政支出并不会给未来造成沉重的负担。如果现在不出手挽救经济.那不要说是公共投资,就连民间投资也会趋冷。因为只要资金不转向储蓄而是被消费掉,最终还是会有有价值的东西留存下来。在通过对宽带网等信息技术和能源转换方面进行投资,我们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问题是速度。公共投资付诸实施需要时间,但经济下滑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必须将社会保障与减税政策结合起来。第一年实施对失业者和地方自治体的救援政策以及广泛的减税措施,第二年再把重心转向公共投资。
如果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总统能够提出这样的对策,那么美国经济就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逐步好转。
另一方面,伯南克主席领导的美联储已经打破常规进行了融资和资产收购,并于去年12月出台了零利率政策。对此我表示支持,美联储对于现实的认识是正确的。
援救美国汽车业任务相当棘手
说到通用等汽车业巨头,布什政权的临时贷款不过是拖延时间。
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为援救汽车产业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很多人暗示的也是我以为正确的,就是给汽车厂商一个机会,即“破产·再生”。如果消费者认为一家汽车厂商将在3年内倒闭,出于对售后服务的担心,他不会购买该厂商生产的产品。所以必须通过政府融资和提供担保的形式处理汽车业的问题。而且能否顺利解决问题还是未知数,汽车产业牵扯面广,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很可能造成大量失业.因而任务相当棘手。
为了不让此次危机像当年的大萧条一样因为应对失当而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必须竭尽所能。
影子银行系统是金融危机元凶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信仰。
现在是时候重拾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结束后出台的适度监管措施了。
市场经济本身没有什么不好。
虽然它是迄今为止最高效的一套系统,但在金融领域还是存在问题的。
危机的导火索就是美国楼市泡沫的破灭。而元凶则是那些因缺乏监管而放任自流的美国证券公司和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系统”。
在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后,对银行的监管和金融安全网络逐步完善。但是控制了现代金融业半壁江山的“影子银行系统”虽然本质上就是银行,却并不像普通银行那样接受监管。通过由住房贷款证券化而来的种种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大肆进行杠杆交易,泡沫随之产生。
而一旦泡沫破灭,杠杆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反作用,影响随之向全球扩散。即便是在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没有关系的国家,危机也正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传染性。
我们曾经确信金融机构能够管理风险。对于市场的自洁作用我们也深信不疑。结果我们都错了。
未来世界经济由美欧中印主导
目前最需要的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出台救援措施。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财政支持和打破常规的金融对策出台,经济低迷可能会持续数年。新兴市场也受到了桕当程度的波及,其金融系统遭受重创。
但不应该因为暂时的巨额赤字而踟蹰不前。
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提出了“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才是问题”的口号,但现在“只有政府才能解决问题”。
世界经济中已经不存在霸权国家了。虽然以美国为主导的时代并未彻底终结,但美国的信誉和权威已经大不如前。一直以来美国总是对别国的经济政策指手画脚,但现在再想这么干怕是不行了。
未来“不再需要美国像个父亲一样告诫孩子应当怎么做”,美国、欧盟、中国和印度四大势力将围绕世界经济展开博弈。而日本只能是第二集团中的排头兵。
摆脱危机需要迅速非常规行动
要想重振美国经济,重要的是迅速实施大规模且打破常规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如果还不出手,那现在美国6%的失业率至少会上升到9%一10%的水平。有研究显示,失业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20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
尽管我们不时听到对于财政赤字的担忧,但财政支出并不会给未来造成沉重的负担。如果现在不出手挽救经济.那不要说是公共投资,就连民间投资也会趋冷。因为只要资金不转向储蓄而是被消费掉,最终还是会有有价值的东西留存下来。在通过对宽带网等信息技术和能源转换方面进行投资,我们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问题是速度。公共投资付诸实施需要时间,但经济下滑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必须将社会保障与减税政策结合起来。第一年实施对失业者和地方自治体的救援政策以及广泛的减税措施,第二年再把重心转向公共投资。
如果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总统能够提出这样的对策,那么美国经济就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逐步好转。
另一方面,伯南克主席领导的美联储已经打破常规进行了融资和资产收购,并于去年12月出台了零利率政策。对此我表示支持,美联储对于现实的认识是正确的。
援救美国汽车业任务相当棘手
说到通用等汽车业巨头,布什政权的临时贷款不过是拖延时间。
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为援救汽车产业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很多人暗示的也是我以为正确的,就是给汽车厂商一个机会,即“破产·再生”。如果消费者认为一家汽车厂商将在3年内倒闭,出于对售后服务的担心,他不会购买该厂商生产的产品。所以必须通过政府融资和提供担保的形式处理汽车业的问题。而且能否顺利解决问题还是未知数,汽车产业牵扯面广,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很可能造成大量失业.因而任务相当棘手。
为了不让此次危机像当年的大萧条一样因为应对失当而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必须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