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届意大利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1019-20日,由意大利都灵大学本体论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广西大学共同主办,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广西大学科研院协办的首届意大利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意大利都灵大学、萨莱诺大学、罗马第三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第八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和广西大学等中外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学术界》《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广西大学学报》等学术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与现状、意大利理论的重要范畴与谱系、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届研讨会着眼意大利理论的原创性成果,历史地回顾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脉络与理论创造,深耕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本与核心观点;同时面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结合意大利理论的思想资源,展开对现实问题的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教授、萨莱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卡罗利斯、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异宾致辞,由广西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秦祖增主持。肖建庄教授向与会学者表示欢迎,期待各位学者秉持守正、创新的基本理念,围绕意大利理论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卡罗利斯教授代表意大利学者向会议主办方表示感谢,并表示意大利理论一直致力于对于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危机的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此次研讨与中国学者一起回应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张异宾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心对于意大利理论的持续研究,指出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中意双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面对面交流意大利理论的经典与前沿,对于双方增进了解、加深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南京大学将在未来持续推进对意大利理论的深化研究。

开幕式致辞

在大会主题报告阶段,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拉扎拉托以战争与生产为题进行汇报,指出战争已成为资本主义的结构性要素。2008 年之后的金融化和战争带来了巨大的集中化,资本主义的概念必须根据这一现实进行调整。为应对资本主义的操控,当今西方理论界应重建战略思维,重新思考战争和内战的概念。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异宾指出,以往学术界对于意大利1977运动的研究存在不足,因而产生了从葛兰西到奈格里、维尔诺、拉扎拉托等当代意大利理论家之间存在断裂的误读,学者们理应深入研究意大利理论家之间的继承关系。意大利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特征,葛兰西早在《狱中札记》中就关注到了泰勒制和福特主义,而当代意大利理论则是对后福特制的反映,他们都在回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实。如何将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也是我们当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萨莱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卡罗利斯的汇报主题是关于西方社会再封建化的评述。他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系列日益紧张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一直在挤压现代制度的两大支柱,即基于多个主权国家的地缘政治体系和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模式。这些危机在西方世界引发了对社会再封建化的恐惧,并使得极端不平等、特权和专制主义死灰复燃。

巴黎第八大学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韦塞隆、都灵大学哲学系教授安蒂娜、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唐正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周凡、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森林、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仰海峰、罗马第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詹蒂利、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宋晓杰、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蓝江、萨莱诺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迪斯塔西奥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可销售的无偿平台与免费数字劳工争议对环境的本体论反思资本的客体性灾难与工人的主体性革命之间的辩证法——奈格里对《大纲》的解读及其评价博比奥对葛兰西市民社会概念的阐释及其最初遭受的抵制从物化到虚无:马克思、尼采及其中国启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治理术、霸权、免疫政治:福柯、葛兰西、埃斯波西托奈格里与拉克劳探寻政治的不同本体论进路债务人与主体性生产的危机——莫里齐奥·拉扎拉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债务人与主体性生产的危机——莫里齐奥·拉扎拉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认知资本主义视域下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的新衔接——一种工人主义的方法等题目进行发言。

与会学者表示,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是一片值得深耕的理论沃土,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思考,以及对于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价值。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多维危机,而这些危机早在上个世纪就已露出端倪,意大利理论的传统正始于对于危机的探讨,因而可以与当下对于现实问题的反思形成共鸣。而今天的意大利理论界依旧展现出了对于现实的关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意双方共同交流马克思主义在各国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对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闭幕式由广西大学学报主编肖德生主持,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异宾作总结发言。张异宾教授指出,之所以用“意大利理论”而不是以“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命名的原因在于,意大利理论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尽管意大利当代学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以“意大利理论”命名既能全面概括其理论特征,也能更好地与国际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他认为,在本次会议中,与会学者探讨的核心线索有二:一是对以葛兰西为代表的经典意大利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对以奈格里为代表的1970年后意大利理论前沿的关注,但是对这二者之间的部分如德拉·沃尔佩、克莱蒂、潘齐耶里、特龙蒂等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意大利理论家缺乏关注,对这部分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补白意义。他强调,对意大利理论的深入研究应当更多地去关注意大利理论自身的发展逻辑,不仅仅局限于葛兰西的国家与领导权理论,而应更广泛地关注葛兰西对政治经济学以及资本主义福特制现实的批判性研究、德拉·沃尔佩的实证主义转向、科莱蒂、潘齐耶里与特龙蒂的从《资本论》出发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在此思想史发展基础上重思奈格里、维尔诺、拉扎拉托、韦塞隆等人关于马克思“机器论片断”、非物质劳动以及当代数字化资本主义的新观点,剖析意大利理论整体发展的理论特色及其现实原因。目前,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编的《社会批判理论纪事》将连续多期编译和发表意大利理论经典与前沿的系列内容,以冀为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前沿。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