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

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


安德鲁•皮克林 编辑


柯文、伊梅  译





目      录


原序
作者中文版序言


第1章  从作为知识的科学到作为实践的科学
          安德鲁•皮克林


第一部份   后SSK研究


第2章 实验室科学的自我辩护
伊恩•哈金


第3章 让力量回归实验                       
大卫•古丁


第4章 睡椅, 大教堂与实验室:论科学中的实验与实验室之间的关系 
卡琳•诺尔—塞蒂纳


第5章 建构四元数:概念实践的分析
安德鲁•皮克林,亚当•斯蒂芬利泽


第6章  工艺科学:标准组合,边界对象与“转换”
           琼•H•藤村


第二部分  SSK与后SSK之争


第7章 扩展维特根斯坦:从认识论到科学社会学的关键发展
迈克尔•林奇    


第8章 左派与右派的维特根斯坦
大卫•布鲁尔


第9章从“理论意志”到话语的拼凑:答复布鲁尔的“左派与右派的维特根斯坦”
          迈克尔•林奇


第10章  认识论的鸡
哈里•柯林斯,斯蒂文•耶尔莱
     
第11章对宗派活动的一些评论:答复柯林斯与耶尔莱
斯蒂文•伍尔伽



第12章 不要借巴斯之水把婴儿泼掉:答复柯林斯与耶尔莱
迈克尔•卡伦,布鲁尔•拉图尔
     
第13章 驶进太空
柯林斯与耶尔莱


第14章  社会认识论与科学的社会与文化研究议程
      斯蒂夫•富勒


第15章.边界交叉: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市区中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研究中的叙事策略
莎伦•特拉维克


作者简介


索引



  





                              原  序  


现在的这本书的源起比起它的作者们要多得多。对我自身而言,这本书源自我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生高级研讨班上的教学经历。在1980年代的下半期,我逐渐认识到:在与科学知识社会学这个标题下所进行的研究数量日增的同时,这些研究之间又存在着重要并且极具吸引力的差异。尤其是我自己的研究兴趣开始脱离通常冠名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传统研究、走向一个把科学实践作为主题的新的研究流派。这就产生了一个教学中的问题:我应该选择哪些文本来代表那些把科学作为实践进行研究的新的学派中领先学者的思想呢?! 还有我将如何处理把科学作为知识的研究与把知识作为实践的研究之间的张力呢?因为,就像已经发生的那样,两个学派关注的是共同的主题,至少在出版物中体现的是这样。


我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邀请那些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已经讨论过的那些作者贡献他们的原创性文章,并建议他们要么具体说明他们自己对科学实践的理解,要么同那些把科学视为实践或视为知识的观点和立场展开争论。自然,不是所有的被邀请者都兑现并符合了我的要求,相反,一些新的作者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在成书的过程中文本的选择一并完成。但无论怎样,这些大家们似乎实现了理想的组合,本书现在的面貌就是明证。在第一部份,勾画了实践分析的核心观点,第二部分则展示了一些针锋相对的争论,尤其是(尽管不能说无一例外)与把科学作为知识的观点的争论。


为我所认为的这本书所具有的深度、一致性、平衡性以及所涉及的范围的恰切,我深深地感谢本书的所有作者。我尤其要感谢Mike Lynch, Harry Collins以及Steven Yearley,因为他们开启了新的争论论题,我认为这些论题在一定的时候会成为科学的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我要加上一句,为把这些争论付诸于出版物,我调动了我在此之前的经历中从未有过的交际能力,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还会再次使用它们。为他们给予的建议和支持,为在前途未明的时日里他们给予的鼓励,我要感谢Mary Wallace,特别要感谢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Susan Abrams.wo还要感谢国家科学基金科学哲学与科学史项目的资助,项目[DIR-8912095]支持了我的部分编辑工作和本书的出版事务。最后我要感谢Thomas,在成书的整个过程中,他一直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


                                                安德鲁•皮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