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人道主义的价值

人道主义的价值

    [美]诺姆•乔姆斯基
    [法] 蒙塞拉•桑斯


    世界著名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是位标新立异、伏尔泰式的美国知识分子,60-70年代因反对越南战争而被公认为具有理性良知的学界泰斗。多年来,他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向“私人专制经济”卖身投靠的新自由主义精英们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位年届70高龄的思想家,不久前接受了法共机关刊物《了望》月报记者蒙赛拉飞的采访,就北约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经济自由主义、全球化以及人道主义价值等问题发表了长篇谈话。《了望》月报1999年6月号全文刊登了访谈录。

    柔:对于北约介入科索沃的军事行动,您所持的立场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在美国,您是指出这是场“人道主义灾难”的第一人。为什么您认为这场战争毫无道义可言?

    乔:近几十年来的事实表明,美国的每一场军事介入都是不人道的。正如北约司令部所承认的,北约的干涉意味着野蛮的不断升级。我们知道,军事行动不会对米洛舍维奇的残暴行为有所遏制。克林顿和布莱尔一开始就说过,这场战争之所以必要,完全是为了维护北约的“信誉”。因此,发动战争不是为了什么诚实、道义和人道,更多的是为了推行黑手党的逻辑。

    根据这种逻辑,如果有人拒绝接受黑手党的保护,黑手党头目就要维护黑手党的“信誉”。人们由此明白:不遵守黑手党的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克林顿及其一伙反复向世界指出,必须服从全球的警察秩序。大家记得,一年前,克林顿政府的一个文件——《冷战后的基本威慑手段》——指出,美国应向其对手表明:当我们的利益面临威胁时,美国将是一个非理性的和报复性很强的国家。在美国看来,深思熟虑和冷静行动对维护世界秩序毫无用处。美国政府中某些人的丧失自制,只会让其对手存有戒心。科索沃事件正是这样一项战略计划的演习。北约战机无休止的轰炸造成了科索沃以及南联盟其他地区的死亡人数和难民人数急剧增加。另一个实例是美国在哥伦比亚的反毒行动,这一行动导致了该国政治谋杀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桑:您不断指责五角大楼对哥伦比亚的介入,并指出这场打着反毒旗号进行的“反起义”行动同样也是一场有害的干预。

    乔:我们知道,美国在经过10多年的反毒斗争后,吸毒的人数和毒品的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北美吸食的毒品绝大部分是在当地加工的合成毒品。例如,美国人不必为了制造**而去外国寻找原料。反毒也是美国的一场国内战争。监狱中人满为患,囚禁的犯人既是毒品的吸食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警察的任务是要把这些“人类垃圾”从街头清除,而“垃圾”恰恰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结构的产物。在美国的成年男子中,3人中就有1人受到警方管制。某些州的比例甚至高达二分之一。黑人吃官司的人数是白人的10倍以上。在我看来,这不是种族主义,而是一种阶级现象。与其他工业国家相比,美国的犯罪率虽然较高,但并不高得太多。然而,在美国,对他人的恐惧,却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美国的政客不惜破费亿万美元开展竞选活动,声称他们一旦当选,必定大力镇压犯罪行为。商家大作广告,向您推销花样翻新的防盗、监视和警报系统。他们让居民不断处于担惊受怕之中,从而使居民心甘情愿地接受各种类型的控制。在散布犯罪恐怖的同时,美国统治者找到了“国内敌人”:黑人和穷人。舆论界因而背离了应予关注的主题。

    桑:那么,美国还有什么权利可言呢?难道美国生活方式走入了死胡同?

    乔:近20年来的事实表明,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工作时间大大增加,每天劳动长达15小时,而购买力却下降到60年代的水平。美国社会正面对众多新压力,为了避免塞车,必须清晨5点半起床去超市购物,以便在8点准时上班。每年假期仅1—2星期。总之,活儿干得更多,工资却停滞不变,甚至有所减少。

    桑:虽说如此,您始终持乐观态度,并认为美国中产者比以前更加关心对外事务。您为什么抱如此大的希望?

    乔:在分析形势时,如果断言美国不存在团结运动或群众运动,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只要对美国社会进行仔细研究,人们很快就能发现,美国的团结运动比世界其他许多地区有更大的广泛性。与60年代的反战运动相比,当今的团结运动更具实效和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中西部和西南部地区都发生了反对美国对中美洲军事干涉的群众运动。虽然其中有些属于保守的基督教团体,虽然这些团体各树一帜,但他们强烈要求加强合作,揭露贫困和不公正,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即使在越战期间,马丁仿返路金领导的校园反战示威,也算不上是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只是到战争结束数月后,千百具美军尸体从越南运返本土时,人们才意识到群众示威的意义。今天,反对北约轰炸的游行,同样也不是群众运动,但它比越战时期的抗议运动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因为示威的参加者已不再局限于社会精英。

    桑:您的乐观分析是否包括工会运动?

    乔:说起工会运动,那必须追溯到50年代。当时的美国工会主要受中央情报局的操纵,因而持反对工人和拥护战争的立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会的目标主要是破坏罢工和工人阶级的联合。他们与黑手党、贩毒集团以及联邦调查局沉港一气,因而并不反对越南战争及美国的其他军事干涉。今天的情况就不同了,工会领导已换了人,他们与国外的工会运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人们终于认识到,面对资本的全球化,全世界的工会运动必须团结起来。可以说,这在美国工会运动中是一个崭新的观点。

    桑:资本全球化是否意味着政治决策向经济领域的转移?

    乔:确实。全球化意味着政治决策的转移。但严格地说,这种转移并不是从政治界转移到经济界。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私营经济部门的集中和兼并。自由经济的旗手之一戴维仿•克菲勒不久前在《每周新闻》的一次谈话中公然声称:商界想要削弱国家的作用,私人经济当然最有资格接替国家管理公共事务。值得指出的是,自由主义的创导者故意把“掌握政治决策”与“出任国家公职”这两个概念不作明确区分。洛克菲勒所说的话表明,自由主义经济的目的是要取消国家对市场的行政管理,从而形成私人经济为所欲为的一统天下。不仅如此,企业家以及他们豢养的精英还想进一步控制舆论,并提出了旨在改造旧世界的新方案。在这个意义上,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只对少数商界人士有利。例如,正在谈判中的“多边投资协议”竟要求世界各国给予金融投资者“国民待遇”,如果照此办理,通用汽车公司在墨西哥应与墨西哥的企业一视同仁。人们不难设想,假定墨西哥打工仔大胆向得克萨斯州当局提出享受国民待遇的要求,他将会得到怎样的答复……

    应该看到,商界所谓削弱国家作用的提法完全是虚假的。他们的根本要求是强化国家对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控制,使国家保护商界的利益和利润,压制社会动乱和舆论反抗,其他的一切不过是说说而已。

    桑:值此世纪之交,您是否认为人道主义价值重新又成了问题?

    乔:什么是人道主义?我看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以往的奴隶制是人道主义吗?殖民统治的大规模屠杀是人道主义吗?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是人道主义吗?在妇女没有选举权的情况下,能说人的自由是一个基本原则吗?人类历史犹如一条境蜒曲折的长河,期间经历了无数的反复和倒退,但不容否认的是:总的趋势是走向道德、正义和人权。现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私人资本对各国人民权益和尊严的攻击在惊人地加剧,攻击来自最强大的国家及其精英们。但是,总有一天,历史时钟的钟摆会向相反的方向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