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戏剧与电影

戏剧与电影


葛兰西



据说,电影正在扼杀戏剧。又说,都灵的各家剧院业已决定夏令季节停止营业,因为观众纷纷抛弃剧院,争先恐后地涌向电影院。在都灵,新的工业——电影制片业已经诞生和巩固;一批欧洲罕见的富丽豪华的电影院已经建成。银幕上出现的任何新鲜玩意儿,每次都招来难以计数的观众。
    
       这样看来,似乎断言观众的趣味发生了蜕变,戏剧走近它阴暗的末日的可悲结论,还不全是杞人忧天。
    
       相反,我们始终相信,这些怨诉是基于有害的艺术至上主义;不难证明,它们是某种虚假的概念的产物。电影院生意兴隆,把剧院的观众吸引了过去,其原因纯粹是经济方面的。电影留给观众的感觉完全同普通的戏剧一样,别无二致,只不过电影的条件比较优越,它没有故意卖弄的拙劣的布景,也不许愿娓娓动听但很少兑现的诺言。一般的戏剧实际上就是电影。目前最常公演的戏,常常是肤浅情节的堆砌,缺少任何富于意义的内容;在戏中,讲话的木偶人各各以不同的方式行动,根本谈不上揭示心理的真实,在观众富于创造性的想象里,从来不曾留下名副其实地感受到并完善地表现出来的、情感强烈的性格。虚伪失真的心理描写,陈旧萎靡的艺术表演,把戏剧贬低到了哑剧的水平。无计可施,便有人竭力设法给观众制作某种生活的幻觉,它表面上区别于人们的一般生活,变换了地点、社会环境和人物;但那里的一切,只是美术明信片的图画和供认赏心悦目的场面,而非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题材。谁也无法否认,电影在这方面占尽压倒舞台的绝对优势。电影更广阔,更灵活;它是无声的,就是说,它把电影演员的作用降低到表演简单的动作,把演员变成没有灵魂的简单的机器,如同舞台上表演的那样。把一切委过于电影,显然是滑稽可笑的。大谈什么庸俗性、低级趣味,等等,是有害的诡辩。相反,真正信仰戏剧的艺术使命的人,应该乐意于这种竞争。因为竞争促进事物迅速发展,有助于戏剧重新获得它自己真正的特色。
    
       毫无疑问,相当多的一部分观众有着通过单纯的、最平常的视觉娱乐来消遣的需要,也就是通过调剂精力以达到休息目的的需要。戏剧变成工业化的行业后,近年来一味追求满足这种需要。剧院成了一种买卖的场所,成了拍卖廉价品的商店。如今,上演有普遍意义和长久价值的东西简直成了凤毛麟角的现象。电影在满足这种单纯的视觉娱乐的要求时,条件就更为方便,成本更为低廉;它的成就超过了戏剧,逐渐趋向于取代戏剧。剧院和剧团最终将会明白,倘若打算继续生存下去,非改变道路不可。
    
       说观众抛弃剧院,是不公允的。我们曾看到,某些长期以来冷冷清清、观众稀落的剧院,忽而在一个不寻常的晚上,因献演一出优秀的剧目,或者干脆是一出普通的、过时的,但仍不失其独到特色的剧目,而使观众踊跃而至,座无虚席。应该让今天舞台上罕见的优秀剧目经常同观众见面。倘若想物色剧本,保证演出的水准,莎士比亚、哥尔多尼和博马舍当是不畏惧任何庸俗趣味的竞争的作者。邓南遮、伯斯丹、巴塔耶总是会给电影赚来莫大好处的。扮鬼脸,奇形怪状,能够在电影里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材料。徒然的愁闷,虚假的华丽辞藻,将在僵死的、葬身于书卷和图书馆的文学里找到安息之处。
    
       原载《前进报》1916年8月26日。《文学与民族生活》,都灵,埃依纳乌迪出版社,1954年版,第248-250页。
    
                  《葛兰西论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16-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