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卢卡奇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2006-04-11
试论卢卡奇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李双翼
〔摘 要〕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在扬弃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但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却恰恰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因
对黑格尔的扬弃而获得的这种革命性。他们极力推崇一种貌似客观实则完全脱离了实践的认识
方法,片面地把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看作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忽视了无产阶级的历史首创精神和主
体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而导致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卢卡奇从科学主义、庸俗经济决定论和新
康德主义三个方面展开了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批判。
〔关键词〕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卢卡奇是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著名代表人物。《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其早期在革命实践
中针对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错误做法的理论反思。卢卡奇以总体性为核心,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
人革命运动相结合为目的,以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主线,展开了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批判,
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寻求道路。
中针对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错误做法的理论反思。卢卡奇以总体性为核心,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
人革命运动相结合为目的,以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主线,展开了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批判,
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寻求道路。
一、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本身来寻找。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它的辩证法,
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辩证法。但这一点并没有被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所掌握,相反,马克思主义
往往被他们的”科学“方法庸俗化。他们认为辩证法已成为损害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累赘,因此必须用一种理
想的认识方法来对抗辩证法的强制结构,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此,卢卡奇极为反感。他认为,当自
然科学的认识理想被运用于社会时,就会蜕变为形而上学的方法,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卢卡奇认为第
二国际强调纯粹事实、背离总体性的科学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割裂了事实和现实的内在
联系。总体同部分的辩证关系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思维的构造,是纯粹方法论上的事情,但实际上,总体与部
分的关系问题构成了由存在到现实的辩证过渡。庸俗马克思主义根本不理解总体对于部分的含义,不懂得总
体对于部分的优先性和决定性,错误地将事实和现实割裂开来,从而使现实的各个部分之间处于一种外在的、
固定僵化的关系之中,无法把握事实的本质。第二,否认了事实的历史性质。卢卡奇认为,承认事实的历史性
是理解它的前提。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由于否认了事实的历史性质,否认了事实作为环节与整个社会
发展的历史总过程之间的关系,因而必然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质并把它降低为关于自然客体、自然
规律的机械决定论。第三,忽视了自然科学方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卢卡奇认为,近代科学是与资本主义社会
一道成长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由于忽视了自然科学方法产生的社会
基础,结果把自己的理论降低到资产阶级意识的水平上,成为资产阶级麻痹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辩证法。但这一点并没有被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所掌握,相反,马克思主义
往往被他们的”科学“方法庸俗化。他们认为辩证法已成为损害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累赘,因此必须用一种理
想的认识方法来对抗辩证法的强制结构,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此,卢卡奇极为反感。他认为,当自
然科学的认识理想被运用于社会时,就会蜕变为形而上学的方法,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卢卡奇认为第
二国际强调纯粹事实、背离总体性的科学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割裂了事实和现实的内在
联系。总体同部分的辩证关系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思维的构造,是纯粹方法论上的事情,但实际上,总体与部
分的关系问题构成了由存在到现实的辩证过渡。庸俗马克思主义根本不理解总体对于部分的含义,不懂得总
体对于部分的优先性和决定性,错误地将事实和现实割裂开来,从而使现实的各个部分之间处于一种外在的、
固定僵化的关系之中,无法把握事实的本质。第二,否认了事实的历史性质。卢卡奇认为,承认事实的历史性
是理解它的前提。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由于否认了事实的历史性质,否认了事实作为环节与整个社会
发展的历史总过程之间的关系,因而必然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质并把它降低为关于自然客体、自然
规律的机械决定论。第三,忽视了自然科学方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卢卡奇认为,近代科学是与资本主义社会
一道成长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由于忽视了自然科学方法产生的社会
基础,结果把自己的理论降低到资产阶级意识的水平上,成为资产阶级麻痹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卢卡奇高度重视辩证法的作用,坚持恢复马克思主义中的黑格尔因素,对于回击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
义采用新康德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立场而抛弃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错误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他没有把握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其结果不但没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待黑格尔的一切
有价值的因素,反而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了。
二、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批判
卢卡奇认为,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由于把马克思主义歪曲成科学主义,把社会历史看作是纯粹自然规律
运动的过程,因而否定了一切能动性和创造性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片面地把经济发展的必然
性看作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忽视思想和政治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所起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在
政治斗争实践中的反映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已经成为
过时的教条,必须适应新形势把无产阶级斗争的重点放在眼前的经济利益上,放在议会里,运用“渐进”手段向
社会主义进化。卢卡奇还认为,客观的经济发展只能给无产阶级提供改造社会的可能性和客观条件。但是这
种改造最终只能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业。卢卡奇认为马克思所理解的生产力的成熟和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所
理解的成熟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为马克思认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就是革命阶级本身,革命阶级的反抗是
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力量,在从一种生产形式过渡到另一种生产形式时,它的决定意义始终是现实的。单纯的
生产力成为社会变革的杠杆,必须以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强大的生产力即无产阶级起来反抗整个资本主义生
产制度为基础。卢卡奇提出必须把无产阶级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看作是包括经济革命、政治革命、思想革
命和文化革命在内的“总体性革命”。卢卡奇立足于人类的彻底解放批判了庸俗经济决定论。但是,他在否定
庸俗经济决定论的同时,也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经济因素起最终决定作用的理论,将总体性的社会
存在性质与经济优先性错误地对立起来。
运动的过程,因而否定了一切能动性和创造性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片面地把经济发展的必然
性看作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忽视思想和政治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所起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在
政治斗争实践中的反映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已经成为
过时的教条,必须适应新形势把无产阶级斗争的重点放在眼前的经济利益上,放在议会里,运用“渐进”手段向
社会主义进化。卢卡奇还认为,客观的经济发展只能给无产阶级提供改造社会的可能性和客观条件。但是这
种改造最终只能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业。卢卡奇认为马克思所理解的生产力的成熟和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所
理解的成熟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为马克思认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就是革命阶级本身,革命阶级的反抗是
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力量,在从一种生产形式过渡到另一种生产形式时,它的决定意义始终是现实的。单纯的
生产力成为社会变革的杠杆,必须以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强大的生产力即无产阶级起来反抗整个资本主义生
产制度为基础。卢卡奇提出必须把无产阶级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看作是包括经济革命、政治革命、思想革
命和文化革命在内的“总体性革命”。卢卡奇立足于人类的彻底解放批判了庸俗经济决定论。但是,他在否定
庸俗经济决定论的同时,也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经济因素起最终决定作用的理论,将总体性的社会
存在性质与经济优先性错误地对立起来。
三、对新康德主义的批判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和鲍威尔、阿德勒等人的新康德主义观点,认为新康
德主义和庸俗经济决定论既对立又补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矛盾在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
的必然反映。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主张对社会主义进行伦理改造,认为社会主义不属于经济领域而属于意
志领域或伦理领域,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是道德理想的对象。卢卡奇认为,第二国际新康德主义的理论目光
完全停留在个人和社会的局部现象上,在方法论上采用个人主义原则,寄希望于通过个人伦理水平的提高来
实现社会主义,其结果只能是倒退,重新陷入康德哲学无法克服的主客体的二重性中去,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形
成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使理论成为非实践的,使无产阶级的行动成为盲目的。卢卡奇认为克服第二国际新
康德主义的出路就在于重新恢复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推动力,其立足点就是黑格尔哲学中以主体性为主
的主客体的同一。卢卡奇认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处于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地位,也是马
克思主义革命性的保证。卢卡奇指出,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外部世界的主体只能是阶级。无产阶级由自身的
阶级地位决定,必然是社会和历史演讲过程中的同一的主客体,对无产阶级来说,自我认识与对社会整体的认
识相一致,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只不过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历史地位的另一方面。卢卡奇从当时
工人运动的斗争出发,从理解和把握对实践的现实需要的时代紧迫性入手,强调必须从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
阶级意识辩证统一的关系来理解实践。他认为,实践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阶级意识的问题,无产阶级的阶级
意识由自身的历史地位决定,必然把对资产主义社会局部的否定纳入到总体的批判中,这种阶级意识自身就
是一种实践的力量。具体说来,就是无产阶级意识作为意识主体贯穿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始终。
德主义和庸俗经济决定论既对立又补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矛盾在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
的必然反映。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主张对社会主义进行伦理改造,认为社会主义不属于经济领域而属于意
志领域或伦理领域,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是道德理想的对象。卢卡奇认为,第二国际新康德主义的理论目光
完全停留在个人和社会的局部现象上,在方法论上采用个人主义原则,寄希望于通过个人伦理水平的提高来
实现社会主义,其结果只能是倒退,重新陷入康德哲学无法克服的主客体的二重性中去,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形
成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使理论成为非实践的,使无产阶级的行动成为盲目的。卢卡奇认为克服第二国际新
康德主义的出路就在于重新恢复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推动力,其立足点就是黑格尔哲学中以主体性为主
的主客体的同一。卢卡奇认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处于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地位,也是马
克思主义革命性的保证。卢卡奇指出,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外部世界的主体只能是阶级。无产阶级由自身的
阶级地位决定,必然是社会和历史演讲过程中的同一的主客体,对无产阶级来说,自我认识与对社会整体的认
识相一致,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只不过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历史地位的另一方面。卢卡奇从当时
工人运动的斗争出发,从理解和把握对实践的现实需要的时代紧迫性入手,强调必须从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
阶级意识辩证统一的关系来理解实践。他认为,实践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阶级意识的问题,无产阶级的阶级
意识由自身的历史地位决定,必然把对资产主义社会局部的否定纳入到总体的批判中,这种阶级意识自身就
是一种实践的力量。具体说来,就是无产阶级意识作为意识主体贯穿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始终。
卢卡奇对实践活动的强调是同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针锋相对的,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
卢卡奇过于强调实践主体的至上性,没有从马克思赋予实践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高度去统一阶级意识和阶
级行动,没有真正说明阶级意识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因此给人留下了过于强调历史中的主观因素的印象,表
现出一种唯意志论倾向。
卢卡奇过于强调实践主体的至上性,没有从马克思赋予实践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高度去统一阶级意识和阶
级行动,没有真正说明阶级意识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因此给人留下了过于强调历史中的主观因素的印象,表
现出一种唯意志论倾向。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