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解构与空间的想象》

目录
实践哲学篇
实践本体的系统发生论3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 13
从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解喻式”阅读看实践唯物主义的全新特质25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新视野的科学发现39
社会发展哲学篇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代价”理论与发展问题55
当代中国社会稳定问题之结构分析69
历史的突破与历史的循环——论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80
中国现代化观念世纪之争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批判——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背景之多维透视99
历史哲学篇
历史进步代价问题的科学历史观分析 115
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 129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151
祛除历史能指的幽灵,解开历史代表问题之谜——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之当代解读 162
生活哲学篇
从“可持续发展”到“永恒的生存”的辩证想象 189
“面向生活”的现代性哲学问题构成与反思——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的一种理解 199
日常生活批判:走向微观具体存在论的哲学208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228
空间哲学篇
无地自由,或另一种“第三世界”?——后殖民主义他者诉求理论批判 247
索亚:后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本体论批判261
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与如何面对空间化问题? 270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城市化与空间化问题280
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290
尊德性道问学——访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刘怀玉博士 314
后记 321
文摘
用吉登斯的话来说,“民族一国家是拥有边界的权力集装器,是现代时期最为杰出的权力集装器。”现代“社会”是立存于民族一国家体系中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作为现代的产物,作为集中控制的暴力工具,是与现代性直接相关的最为基本的“独立变量”,是现代性的基本制度之一。资本主义并非是塑造现代性的唯一的力量。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在两大阶级对立的理论框架里重点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不能代表现代大生产与大生产关系而局限于小生产的与小资产阶级的视野中进行社会改良。无产阶级并不当然的就是历史进步的主体,而只有代表与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工业无产阶级才是历史进步的真正主体。相比之下,《雾月十八日》的重点不在于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而是资产阶级革命与共和国失败的原因,中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议会制度的失败与大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成功的原因。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得以成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封建专制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胜利,落后的愚昧的农民法国对激进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法国的胜利,“行政权力对立法权力的胜利”,“不用语句掩饰的”枪托力量对一切阶级“词句力量”的胜利,一个人的专制对阶级专制的胜利,(第672—673页)其实质却是资本主义的“物体系”的专制逻辑对资产阶级的“人”的自由意志逻辑的胜利。传统社会的统治阶级的确是历史的主体与代表。与之相对,现代社会的历史代表则是“非主体的”,非人格化的,而是抽象物体系或者技术体系的功能性抽象性的符号象征,是无主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必然王国的人格化。而真正的历史的主体或者代表,则是被物体系所深深地掩盖与压抑的、同样是非主体的边缘化的社会阶层一一那些创造与掌握着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