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 | 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附会议议程)
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
数字技术以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的深度融合为特征,表现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持续创新和广泛应用,剧烈地变革了当今社会关系的样态和生产机制,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一切旧的生产关系正在被重估和重塑,崭新的社会存在及其认识方式正在面临激烈的反思和探讨。站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如何分析、处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观点同当今资本主义新发展之间的张力,如何判别国外左翼学界对数字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判断和新观点,如何反思数字资本主义的核心概念和逻辑脉络,以及如何关切数字技术为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与变革,成为中国学界亟需研究和探讨的一系列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数字资本主义研究,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将于2025年5月31日-6月1日于江苏南京举办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议程
Agenda
开幕式
5月31日 星期六
哲学学院 薛光林楼401会议室
8:30-8:50
主持人:
蓝 江(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致辞嘉宾:
张 亮(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乔迪·迪恩(美国霍巴特和威廉史密斯学院教授)
唐正东(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8:50-9:00
集体合影
主题发言
5月31日上午
哲学学院 薛光林楼401会议室
9:00-10:20 第一阶段发言
主持人:
易华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发言:
尼克·戴尔-怀特福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人工智能:超资本主义的混乱
张异宾(南京大学):
天使与魔鬼:信息存在论的两面
乔迪·迪恩(美国霍巴特和威廉史密斯学院):
走向新封建主义:变化的运动规律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
在技术奇点与技术封建主义之间的深度求索
10:20-10:40
茶歇
10:40-12:00 第二阶段发言
主持人:
陈绍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发言:
詹姆斯·施坦因霍夫(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合成数据与资本:迈向自动化理论
蓝江(南京大学):
作为人类与智能体交流门户的大模型
胡里奥·华托(美国圣弗朗西斯学院):
新兴多极世界中的数字技术革命
胡大平(南京大学):
野蛮的自主化
分论坛一
5月31日下午
哲学学院 薛光林楼401会议室
14:00-15:45 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
主持人:
冯潇(《江海学刊》)
发言:
涂良川(华南师范大学):
数字劳动考问劳动形上意义的哲学叙事
孙 亮(华东师范大学):
“符号学治理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思拉扎拉托的“权力生产”及其抵抗方式
邓伯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加速主义的工艺学隐性逻辑及其批判
路 强(四川师范大学):
智能工具的劳动替代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分析与反思
温 旭(复旦大学):
对数字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辨析
巩永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一般智力”的思想深蕴及其现实效应——从西方左翼对“一般智力”的解读谈起
15:45-16:00
茶歇
16:00-17:45 平台资本与数字资本主义
主持人:
安薪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发言:
林 青(复旦大学):
第二自然与数字资本主义
刘怀玉(南京大学):
社会批判的理论何以变成批判的社会理论?
王 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平台资本主义批判与平台的构镜
李 弦(电子科技大学):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病理学论析——以《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为中心的考察
代利刚(江南大学):
“他者”视域下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学重审
阳育芳(上海大学):
数字时代下“自我与他者关系”新探
王 波(厦门大学)
论资本主义得以存续的心理学条件
分论坛二
5月31日下午
哲学学院 薛光林楼402会议室
14:00-15:45 技术封建主义
主持人:
唐闻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发言:
吴 静(南京师范大学):
对数字平台地租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
陈文旭(北京大学):
数字身份政治——数字时代的数字身份与身份政治
陈人江(中国社会科学院):
析“技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终结还是资本主义新发展
陈 尧(华南理工大学):
技术封建主义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
张文兴(复旦大学):
“云地租”的追问:技术封建主义的本质意涵与批判超越
闫晋齐(东南大学):
技术封建主义作为原始积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数字资本主义
15:45-16:00
茶歇
16:00-17:45 人工智能和当代社会发展
主持人:
徐楷森(《南京大学学报》)
发言:
宋建丽(天津大学):
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文明意蕴
夏莹(清华大学):
作为资本拟像的游戏
薛秀军(华侨大学):
《资本论》对现代社会自由时间矛盾性匮乏的透析与求解
黄玮杰(南京大学):
人工智能欲望装置的建构与反叛——基于电影文学中“人-机”爱欲叙事的批判性分析
张 灿(中国矿业大学):
人工智能情感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严 松(浙江大学):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革命主体”的辨析——基于马克思革命主体思想
青年学者论坛
6月1日上午
哲学学院 薛光林楼401会议室
8:30-10:00 第一阶段发言
主持人:
赵立庆(《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发言:
雷 禹(华中师范大学):
重述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叙事策略——一种现代性批判的知识学方案
樊熙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资本主义正在奴隶制化吗?——从拉扎拉托的“债务人”理论出发
张福公(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语境重审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
白 虎(东华大学):
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嬗变及其反思——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
田笑楠(东南大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内的技术封建主义辨析——基于生产力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视角
李佳怡(黑龙江大学):
“赛博时代”的反思和批判——齐泽克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10:00-11:30 第二阶段发言
主持人:
王广禄(《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言:
刘晓晓(中国石油大学):
市民社会史观下作为形式存在的资本——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阿多诺资本观的评析
苏 丹(中国矿业大学):
加速社会的物性透视:罗萨与新唯物主义的交汇
王鸿宇(中南大学)
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及其生命政治生产——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考察
马灿林(浙江大学):
“太阳底下无新事”:技术封建主义的实质及其超越
周亦垚(南京大学):
数据、平台与数字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理论在数字时代的延伸与发展
郭盛均(华中师范大学):
论平台资本主义下无产阶级身份认同危机
11:30-11:50 大会总结
发言人: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