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新书推荐 | 张亮 刘冰菁:《恩格斯研究指南》

恩格斯研究指南

张亮、刘冰菁 主编

内容介绍

本书选编翻译世界各国学者研究恩格斯及其思想的经典研究成果,全方位呈现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历程和总体面貌,内容涵盖当前恩格斯研究的重要主题,包括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恩格斯的文学批评理论、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研究、恩格斯与《资本论》编辑、恩格斯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具体篇目包括《恩格斯、现代性与古典社会理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百五十年以来》《作为意识形态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芜菁田”:年轻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与共产主义的可行性》《恩格斯:精神分析视角》《马克思、恩格斯与浪漫主义作家》《作为马克思经济学解释者的恩格斯》等14篇。

作者简介

张亮: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0)、《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2020,2016)、《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爱德华·P.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2019,2008)、《“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2014,2003)、《马克思的哲学道路及其当代延展——张亮集》(2013)等。

刘冰菁: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

书评

编辑评价:

具有较高的学术性,选译世界各地恩格斯研究的经典作品,质量极高。

媒体评价:

选编翻译世界各地学者研究恩格斯及其思想的经典研究成果,全方位显现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历程和总体面貌!

目录

001 | 恩格斯、现代性与古典社会理论

019 |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和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起源

050 |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百五十年以来

087 | 作为意识形态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的建设性作用

112 | “社会主义的芜菁田”:年轻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与共产主义的可行性

148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意图

178 | 恩格斯:精神分析视角

200 |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理论化的男性

214 | 马克思、恩格斯与浪漫主义作家

233 | 恩格斯与革命战略的矛盾

254 | 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编辑

272 |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恩格斯对马克思”?——在东京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国际研讨班上的演讲

282 | 恩格斯和“修正主义”的根源:一个再评价 

300 | 作为马克思经济学解释者的恩格斯

内容先享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意图 (节选)

[土耳其]康加恩 刘冰菁译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有不少的学术争论会演变成各方博弈的战场,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在20世纪的接受过程便是这样一个案例。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我从未见过有其他的作品像《自然辩证法》那样遭受过如此多的争议与混乱。从他遭遇的攻击来看,恩格斯也算是成功了,毕竟引起了这么多的讨论。但是,对恩格斯的批判,尤其是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我也怀疑这是否会很快结束。

许多学者指责恩格斯是形而上学、教条主义、折衷主义、实证主义等。我们被告知,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自己的创造,应当同马克思的社会科学事业区分开来。这种将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起来、指责恩格斯的做法,遭到了另一批学者的反对。后者认为,唯物辩证法并不是恩格斯个人的发明,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产物。因此,在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分裂、反而是在相互补充。

结果是,恩格斯的批评者坚持我们应该彻底放弃两人合作的观点并继续前进。与此相对,恩格斯的支持者则坚决反对这一做法。因此,过去的争论都聚焦于一个非常狭窄的问题,即恩格斯是否在马克思主义中确立了自己的立场 。其中,马克思的学术成果就成了为赢得这场争论而被引用的间接文本证据。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我们确切地想要把马克思所谓赞成(或不赞成)恩格斯对辩证法的应用之类的争论归结为更根本的问题:如何基于恩格斯写作的文本、来理解他心目中的辩证法?他写作的意图和目标是什么?他成功获取了什么、又在哪里失败了?

这些问题几乎不需要解释,因为如果辩证法在自然界中的应用是这里的核心问题,那么辩证法的定义及其与对立、矛盾的关系就是必须讨论的内容。困难并不在于恩格斯没有系统地定义或使用过这些关键词,而是他有时便是模棱两可的、并没有给出定论。多年来,由于恩格斯为自己设置了不同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听众发言,他的写作意图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理应重新考虑恩格斯本人的写作意图、而不是其他任何人代他表达的观点。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对恩格斯辩证法的看法并没有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重要。

从恩格斯争论的既往文献中可以明显看到,过去的学术研究倾向于忽略恩格斯的不完整的意图或失败的成就。因为这绝不只是与恩格斯的科学理论有关,恩格斯的学术威望和政治权威也备受威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挑战恩格斯或捍卫恩格斯都具有一定意识形态方面的动机,尽管这种动机有时会导致科学争论成为互相指责和辱骂。在这些文献中,轻蔑的攻击而非理性的推论成了许多争论的主题。这最终导致,恩格斯的文本被添上了许多本不具有的含义,甚至是矛盾的、有争议的含义。尽管这使作者的意图、文本和随后的阅读之间互相脱离,但当前的解释也常常陷入过去这种类型的讨论中。这种谬论又在文本编辑上产生了副产品。在持续60年(1925-1985年)的出版历史中,恩格斯的文本被以不同的方式被介绍和阅读。在《自然辩证法》的后续版本中,标题的选择、手稿的排列各不相同,观众遇到了、也被安排遇到了不同的恩格斯。但是,探寻完整的、成熟的恩格斯辩证法始终是题中之义。

因此,我将首先回顾过去的争论及其相关的编辑历史。然后,我将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中的哲学术语进行文献学分析。这将表明:1)在不同的计划、不同的阶段里,恩格斯对辩证法的处理和强调是异质的;2)与《自然辩证法》相比,《反杜林论》为自然的辩证发展提供了更为系统的解释;3)在《反杜林论》的后期,恩格斯的关注重点从哲学辩证法转到了关于运动的自然科学理论上;4)恩格斯对过去辩证法哲学(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的引用阐释过于粗略、缺少说服力。关于最后一点,他对关于辩证法、矛盾、对立的其他阐释保持了沉默。他认为它们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他的引用里出现了其他阐释。例如,矛盾即使不辩证、也可以是合乎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对立即使不真实、也可以是辩证的(康德);对立是辩证的、但矛盾是思辨的(黑格尔)。更不用说,这些概念间的不同组织关系可能导致对自然辩证法的不同理解。

恩格斯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他或多或少表示需要一种更全面的历史、系统的方法。然而,对恩格斯意图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不充分的,参与恩格斯争论的大部分学者几乎都没有认真审视这一问题。本文旨在重新阅读恩格斯,将恩格斯的成就和他未解决的问题都纳入讨论。

注:本段文字节选自《恩格斯研究指南》中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意图》一文。作者康加恩,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