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快讯丨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数字资本主义研究,4月26日至28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顺利举办。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等学术出版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周爱群、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蓝江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国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嘉昕主持开幕式。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唐正东等出席会议。
周爱群介绍了南京大学哲学系一百多年来既注重学科基础研究、又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优良研究传统并表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此次研讨会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的关系,为当前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希望通过精彩演讲和讨论,深入剖析这一重要议题,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学术创新,促进对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次理解和思考。
蓝江表示,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数字资本主义研究的文章大量出现,研究主题广泛涵盖数字资本主义下的异化问题、数字劳动问题、平台垄断问题、数字监控、数字正义以及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等。但在数字资本主义研究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如数字资本主义的谱系问题、数字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等。举办此次学术会议,目的就是澄清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条件,探索尚未涉足的领域,从而开拓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研究的视野,推进数字资本主义研究走向新高度。他认为,中国的数字资本主义研究必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成为全世界数字资本主义批判性研究的重镇。
张异宾在主题报告中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数字化资本主义并非从天上掉下的新产品。进行数字化资本主义批判研究,必须具备历史的眼光,以历史发生学为视野,使相关讨论和研究更加厚重、深入,而非仅仅关注空洞的表面现象。他指出,关于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研究需要具备三大逻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批判话语的历史逻辑、现实的社会历史逻辑和生产技术信息存在论的历史逻辑。他认为,中国学者围绕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研究不能简单地将西方的数字化资本主义批判移植到现实中,还应当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正面积极作用看到数字存在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素。
其他与会学者指出,数字资本主义不并是一种资本主义新形态或新的社会转型模式,它实际上是旧有资本主义、资本金融化和金融资本主义形态下的一个变体或分支。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考察,既需要走出现象主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的过程中达到客观性维度,回归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同时也需要从现代性生产方式的工具变革与生产方式变革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从技术自主化、技术社会到今天的超级现代性状况。此外,对数字社会的本体论追问和思考也是不可或缺的,走出数字时代“颠倒的商品拜物教”,需要在马克思媒介批判视域下,破除数据迷思和数字拜物教神话,揭露数字资本主义景观的社会真相。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作为当代资本主义形态的数字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数字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省思、数字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未来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