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系列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周嘉昕 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


作者简介:周嘉昕,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本书回顾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现、研究的历史,展示了这一手稿的原初文本和不同版本形态,介绍了马克思写作这一手稿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语境,以及马克思在写作进程中所发生的微观理论嬗变。

希望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在该书中有所发现。


本书序言(节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写作于1844年4月至8月间。写作者是卡尔·马克思。因为这份手稿写作时,马克思旅居巴黎,所以又被称为《巴黎手稿》。这份手稿,在马克思在世时并未对外人专门提起。甚至连马克思一生的挚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此也并未专门谈到过这一文献。这份手稿连同马克思的其他文献遗产,在马克思去世后,经恩格斯交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原稿辗转流传,现在保存于荷兰社会史研究所。1920年前后,《手稿》连同《巴黎笔记》的其他笔记本,曾经被照相复制,由苏联(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专家大卫·梁赞诺夫收集保存在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

1927年,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第3卷上,《手稿》第三笔记本曾以“《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为题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1932年,《手稿》完整的三个笔记本被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第一部分第3卷上。这也是第一次出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标题。几乎与此同时,朗兹胡特和迈耶尔在《历史唯物主义。早期文选》中编辑出版了《手稿》的第二和第三笔记本,并命名为《国民经济学和哲学》。198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MEGA2)第一部分第2卷,以写作顺序和逻辑顺序两种编排方式再次出版了《手稿》。

众所周知,1932年《手稿》以两个版本几乎同时公开问世,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大范围、长时间的思想争论。这就是所谓人本主义“青年马克思”或“两个马克思”争论。借助于《手稿》的发表,西方学者强调从中可以发现一个不同于《共产党宣言》或《资本论》作者的马克思形象,并以之来补充甚至是反对第二国际以来、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被普遍接受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对此,美国学者悉尼·胡克曾将其形象地描述为“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针锋相对,包括苏联学者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对《手稿》文本和逻辑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除了最具代表性的,1965年阿尔都塞出版《保卫马克思》,直接批判诉诸《手稿》阐释的人本主义思潮外,《手稿》的研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形成。

依托MEGA2两种编排方式的研究,以及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文本研究的推进,经过多年的探索,《手稿》已经被普遍视为是马克思“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也就是说,《手稿》中的确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很多至关重要的因素,而马克思后来的研究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溯源于这一时期的思考。但是《手稿》毕竟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需要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加以历史的考察。相应的,在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70周年之后,回过头来重新研读《手稿》,追溯马克思早期探索的心路历程,回顾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伟大理论实践,结合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总结《手稿》研究的学术成果,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具有特殊重要的理论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手稿》尽管并不能被称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但我们却没有理由不把它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典。


本书目录

一、《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之旅

二、三个笔记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三、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

四、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五、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

六、《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国之旅

七、《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使用手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史年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思想史年表

1818年5月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里尔。

1841年

马克思完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写作。

1843年3月

马克思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1843年10月

马克思到达巴黎,开始系统研究经济学。

1844年初

马克思和卢格在巴黎出版《德法年鉴》第一二卷合刊。

1844年4—8月

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6月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爆发。

1845年1月

马克思、恩格斯出版《神圣家族》。

1859年

马克思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1923年

梁赞诺夫作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的最新进展”报告。

1927年

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发表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Ⅲ的俄译文,将其误认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

1932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第一部分第3卷以德文原文发表了全部手稿,并加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标题。

1932年

朗兹胡特和迈耶尔编辑出版《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以德文原文发表了手稿笔记本Ⅲ和笔记本Ⅱ,并加了“经济学和哲学”的标题。

1932年

马尔库塞、亨·德曼等发表评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章,提出新发现的“青年马克思”问题;卡尔·施穆科勒发表评论《青年马克思与市民社会》,第一次对“青年马克思”问题进行回应。

1935年

柳若水译《黑格尔辩证法及哲学一般之批判》,载《黑格尔哲学批判》。

1955年

卡尔普什发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载苏联《哲学问题》1955年第3期。

1955年

贺麟节译《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该文及序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56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全译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页上有副标题“国民经济学批判,附最后一章:关于黑格尔哲学”。

1959年

米利甘译、斯特罗伊克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文版出版,莫斯科外文出版社。

1961年

弗洛姆出版《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英文版,收入巴特莫尔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用人道主义观点解释“青年马克思”。

1962年

奥伊泽尔曼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1965年

阿尔都塞出版《保卫马克思》,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中提出的“青年马克思”问题。

1966年

悉尼·胡克在《纽约时报》上发表题为“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的评论文章。

1971年

卢卡奇在《新左派评论》杂志访谈中,提到自己曾经在1930年读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改变了自己和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关系。

1979年

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经校订后,该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1982年

新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MEGA2)第一部分第2卷,同时采用两种编排方式发表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种按手稿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阶段编排,第二种按手稿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容编排,并加了标题。

2000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按手稿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容编排,并加了标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4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附有按照手稿写作顺序编排的文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

宽特以德文出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导读,采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MEGA2)第一部分第2卷按手稿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阶段编排的方式。

2015年

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档案编号A7、A8、A9)在内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档案电子版在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网站上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