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卢卡奇研究系列国际讲座
近日,卢卡奇研究系列国际讲座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卢卡奇协会主席吕迪格·丹内曼(Rüdiger Dannemann),匈牙利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手稿和珍本图书部主任巴布斯·安塔尔(Babus Antal),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与教育学院教授、国际卢卡奇协会副主席康斯坦丁诺斯·卡沃拉科斯(Konstantinos Kavoulakos)等学者受邀座谈,系列讲座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周嘉昕教授主持。
11月8日上午9时,吕迪格·丹内曼(Rüdiger Dannemann)以“卢卡奇1919与1923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计划”(Georg Lukács’ Plan for an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1919 and 1923)为题展开座谈。
吕迪格·丹内曼梳理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文本架构,重点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一文。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少受到关注的纲领性文本,将之与霍克海默1931年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任的就职演说“社会哲学的现状与社会研究所的任务”进行比较。首先,介绍1919年卢卡奇对匈牙利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的苏维埃共和愿景,强调卢卡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卢卡奇将历史唯物主义视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界限所在,批判考茨基和第二国际其他代表的教条主义立场,希望研究所能在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真理性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接着,吕迪格·丹内曼分析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1919年的演讲的修订,这些变化是卢卡奇辩证法理论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危机的反思。他认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很可能是卢卡奇思想的继承人,并分析霍克海默和卢卡奇思想的异同。但是,一个由卢卡奇领导的真正延续其思想的社会研究所不会沦为教条主义的党争工具、高度学术化的空洞机制、封闭的学术练习;而应该永久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社会变革的总规划提供基础,成为更大的集体实践的一部分,这正是未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任务。
11月8日上午10时30分,康斯坦丁诺斯·卡沃拉科斯(Konstantinos Kavoulakos)以“卢卡奇早期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物化概念”(The Notion of Reification in Georg Lukács’s early Marxist Work)为题展开座谈。
卡沃拉科斯指出,要理解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必须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寻找它的起源。在前马克思主义时期,卢卡奇试图研究在合理化过程及其对主观态度和文化结构的影响。受新康德主义影响,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使用“客观形式”概念来把握资产阶级社会中各种对象的核心构成形式,将马克思的商品形式解释为资本主义客观性的原型,即人与世界的中介方式,其构成在于将定性内容转化为定量范畴。这种计算理性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种对象化中,但它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中展现出局限性。卢卡奇区分了理性对象化的这些方面与物化。也就是说,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对卢卡奇的经典解释混淆了物化与对象化,是一种理想化的误读。卢卡奇认为,理性对象化是所有过去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特征,而只有在商品形式成为整个社会的真正统治形式时,客观化才必然会带来物化现象,造成社会关系的去历史化和政治中立化。这种对物化概念的澄清有利于推进当代关于民主变革实践的讨论。
11月10日晚上18时,巴布斯·安塔尔(Babus Antal)以“卢卡奇遗产中的文档、手稿、书信与照片”(Documents, Manuscripts, Letters and Pictures in the Bequest of Lukács György)为题展开座谈。
巴布斯·安塔尔展示了卢卡奇相关文献典藏与整理的基本情况,结合丰富的图片、信件等展品深入探讨了卢卡奇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卢卡奇的社会关系网络,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卢卡奇形象,这也是对卢卡奇思想的一次全面回顾。通过这些珍贵的资料,安塔尔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窗口,对于深入把握卢卡奇的思想精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