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我中心研究员畅谈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5月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南京大学师生第一时间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倍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今后的教学科研以及其它各项工作中去。


张异宾(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情缅怀了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伟大成就,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讲话视野宏大、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切实把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唐正东(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教授)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为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语境中进一步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和原理的学习与研究,提出了清晰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才能真正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信奉者,不仅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而且也应该做到这一点。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作为一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高校青年教师,认真聆听学习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备受鼓舞。我们生逢其时。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奋力为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立足中国实际,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奋力开创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的新篇章。第二,要深刻铭记马克思人类解放的毕生志向和价值情怀,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第三,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青年的发展需要,讲好马克思故事,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化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深入浅出,又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普及而降低学术标准,沦为迎合低级趣味的“戏说”。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是好的,但要注意不能纯粹娱乐化、故事化。讲故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理论,但不能取代理论论述。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贯穿其中。


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这名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老师心情难以平静。千头万绪归结一条,纪念马克思这位思想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当代中国,这种马克思主义信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这里我仅就其中的文化自信内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一方面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中国当代现实”好“的故事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以马克思主义方式体现或讲好中国当代现实故事的过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现代人类发展规律,这是文化自信的认识论基础历史观基础。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以人类五百年以来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与资本主义必然衰败的规律作合法性保障与基础,而不是以某种抽象的善良道德意志或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或某种民族文化优越感为基础的。

文化自信主要不是一个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身份问题,而是一个引导创新文化传统创造新文明的领导权问题。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逻辑源生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僵化没落以及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消极。一句话二者都缺少引领中国与世界新时代实践的使命感与自信心。中国共产党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在落后的生产力现状基础上改天换地成就伟业,干出了历史上所有统治阶级连想都没敢想到的贡献,找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连想都想不到的新社会新道路。这正是文化自信的实践根本所在。 


姜迎春(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受启发。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文明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这种超越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为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奠定了全部理论基础,并实际领导和推动了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实践进程,这个贡献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马克思去世的时候,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的独特贡献,“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秘密,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是一种不断实践、不断发展、不断焕发强大生命力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是独一无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将进一步彰显马克思的思想光辉和实践威力。


周嘉昕(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概括了马克思的思想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指明了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方向。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青年学者,深切地感悟到:第一,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理论、历史发展的学习和研究;第二,必须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成果和理论意义;第三,必须以马克思等经典作家为榜样,不懈努力坚持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全身心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张义修(我中心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缅怀了马克思的光辉一生,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特别指出,“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作为一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青年教师,如何把马克思讲“深”,讲“活”,讲到青年学生的心里去,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与重要启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也要为学生呈现一个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的马克思,增强大家对马克思的亲近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为实现中国梦汇聚青春力量。


选自《南大师生畅谈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首发于“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网。